首頁 > 新聞中心 > 行業(yè)資訊
備受人們關注的《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》正式實施了?!妒称钒踩ā穼嵤┑臅r間與“六一”國際兒童節(jié)不期而遇,是巧合,還是有意安排?這不禁使人們聯想到“阜陽奶粉”事件和“三鹿奶粉”事件,給數以萬計的孩子和家庭造成的傷害。長期以來,食品安全問題,已經成了很多人的“心頭之患”,想吃肉,怕瘦肉精;想吃雞,怕激素;想吃雞蛋,怕蘇丹紅;想喝牛奶,怕三聚氰胺……在食品極大豐富的今天,人們?yōu)槌圆坏桨踩氖称范l(fā)愁。那么,《食品安全法》的實施能否為食品安全保駕護航,老百姓從此可以放心大膽地吃嗎?
“優(yōu)質”產品可能存在“嚴重不安全”問題
中國著名食品專家、中國農業(yè)大學胡小松教授毫不客氣地指出目前我國食品監(jiān)管中的種種問題和弊端。首先,國家進行QS認證,就意味著國家為貼有該標識的所有產品擔保,可是,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有能力為每一件產品把關。其次,所謂合格率指標,是基于有限的標準、指標和檢測來評價其產品中無限的可能問題,這就有可能出現“合格”或“優(yōu)質”標稱下的產品存在“嚴重不安全”的問題,會出現知名品牌、免檢產品、優(yōu)質產品存在嚴重問題的可能。三聚氰胺事件正是如此,這種做法將嚴重影響國家公信力。
胡小松強調,食品安全不是檢測出來的,而是控制出來的。要解決食品安全問題,必須防控前移,從農業(yè)源頭抓起?!稗r田技術”是基礎和保障,“車間技術”是核心與關鍵,“貨架技術”只能是輔助手段,因此要高度重視“農田”與“車間”技術來治理根本性問題。三聚氰胺事件后,國家和企業(yè)投入大量資金購買高端檢測儀器,其實這不可能從根本上杜絕類似問題的發(fā)生。
胡小松認為,相對發(fā)達國家,我國在食品風險評估方面力量薄弱,風險管理顯得滯后、缺位;而在信息交流時,又比較盲目,甚至炒作,因而時常會引發(fā)民眾的過度反應。面對食品安全問題,必須加強食品供應鏈的雙向控制,即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質量控制系統和從商品到源頭的可追溯系統,這是各國保障食品安全最行之有效的辦法。在《食品安全法》中,這些問題得到了重視,希望是一個轉變的契機。
聯系人:尹老師 聯系電話:18980966726